13924611258

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网络时延测试仪的基本原理说明

网络时延测试仪的基本原理说明

更新时间:2025-10-29点击次数:6
  网络时延测试仪的基本原理说明:
  1.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计算往返时间
  ICMP协议:这是最基础的测试方式,通过向目标发送ICMP Echo Request(即“Ping”命令),当接收端收到后会返回ICMP Echo Reply。仪器记录从发送到接收的时间差,即为往返时间(RTT)。这种方式简单直接,广泛用于个人和基础的网络排查。
  TCP/UDP协议:更专业的工具会使用TCP或UDP协议来模拟真实应用场景下的数据传输,如网页浏览、视频流、游戏等,从而测量出更贴近实际情况的应用层延迟。
  多节点路径跟踪:结合“traceroute”功能,测试数据包在网络中经过的每一个节点(如路由器、交换机)的延迟情况,以此定位网络瓶颈的具体位置,判断是哪一段链路延迟过高或者存在丢包问题。
  2.网络时延测试仪考虑时延的构成因素
  发送时延:数据包从一端开始发送到全进入网络所需要的时间,与报文长度等因素有关。对于报文长度较大的情况,发送时延可能是主要矛盾;而对于报文长度较小的情况,传播时延则更为关键。
  传播时延:信号在物理介质中传播的时间,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距离。
  处理时延:网络设备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,包括解析头部信息、查找路由表等操作。
  排队时延:当多个数据包同时到达某个网络设备时,需要在缓冲区排队等待转发所产生的延迟。
  3.网络时延测试仪关键测试指标
  往返延迟(RTT):是评估网络整体延迟的核心指标,反映了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再返回的总时间。
  抖动(Jitter):指延迟的波动范围,即最大延迟与最小延迟的差值。抖动过高会导致实时应用出现卡顿现象,因为数据包到达时间不稳定,需要缓冲区进行调整。
  丢包率(Packet Loss):测试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比例。丢包会触发重传机制,不仅增加延迟,还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。
  最小/最大延迟:测试期间记录的最短和最长延迟,可反映网络的瞬时波动情况。
  平均延迟:所有测试数据包的平均RTT,用于综合评估网络的延迟性能。
 

 

上一个:没有了

下一个:网络时延测试仪支持多用户运行

热线电话:13924611258

扫描微信号

Copyright © 2025 深圳市昇测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4281585号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sitemap.xml